查看原文
其他

资本大戏、风过猪落——碳中和形势下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过热反应

山少爷评环保 青山产业评论 2022-05-13


作者|山少爷 环保老兵

碳中和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风口,大到天下行业无不言碳,其中资本市场上蹿下跳、反应尤为激烈,纷纷声称一个价值万亿的巨大市场即将横空出世。
在资本市场上,碳中和已然成为了那颗最亮的星。
而环保产业因为站在离风口最近的位置,有不少人在狂噪的声音下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环保与碳中和确实是近亲,但是对于二者具体的关系,舆论的导向和投资者的认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今年以来,环保产业半推半就地承担起了一种身份——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支撑产业。
某些投资机构几度高调宣称自己将在双碳领域大举投资,投资规模动辄几百亿、几千亿;而在环保行业内部,有企业老板叫嚣,要乘着碳中和的东风打造千亿级环保公司。
可见在舆论的鼓吹声中,一些环保企业自身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打马虎眼了。
碳中和与环保,除了在目标上有些许的一致性(都针对地球环境)在落实上生态环境部门都有管理职能之外,在内涵上基本上是两码事。
而当前真实的环保产业也绝非顶层设计以及大众认知中那个被碳中和垂青的理想产业。
坦白说,实现碳中和,环保产业压根儿就不是主角,也帮不上多大忙。
大众投资者严重的认知偏差说明,碳中和的风已经严重吹偏了,也说明一些团体拿碳中和做文章的端倪已经出现。
这中间的误解到底怎么回事?碳中和风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和环保产业有多大关系?

01
要搞清楚风口是如何形成的
盲目跟风无异于自寻死路

风口出现是件好事,但前提是你得知道风因何而起、从何而来。
要知道,能把猪吹起来的,往往是不正常的妖风,盲目跟风无异于自寻死路。
碳中和这个巨大风口的出现,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
1、客观形势使然
碳中和所针对的气候问题早已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放在国际环境中同时也是一道政治题,世界各国迟面对早面对都得面对,迟不如早,我国现在提出碳中和目标顺应内外环境,合情合理。
所以,在这一层面而言,碳中和的必行之势显而易见。
而要落地这项决策,其中就必有商机,就会牵动利益,所以各行各业有所反应也属于正常。
围绕这个方面,包括环保在内的各行业都有很多讨论的声音,这些讨论大多是理性的,也是必要的。
毕竟,以商业的手段推动碳中和目标达成也是顶层设计的重点,这是十分值得探讨的。
2、一些团体夸大宣传
一直以来,有些领域特别依赖新政策、新概念、新鲜事儿来续命,比如资本市场,整天眼巴巴地在等着这些由头出现,三分的事儿,可以炒成十分的概念。
碳中和这一话题在国际上有舆论背景,在国内有最高宣言指示,简直是完美的炒作材料。
碳中和之于环保产业、环保企业究竟有何影响,院士专家和行业龙头企业都表示还没研究明白,资本市场已经言之凿凿地在推碳中和概念股了。
这种夸大宣传一旦出现,无良媒体也会跟着推波助澜。
资本市场是炒概念、无良媒体是蹭热点,很多事儿就这么被搞偏搞臭掉了。
碳中和所谓风口的出现,除了前述“1”的客观形势,一定程度上是这种夸大宣传吹出来的,大众投资者对环保产业的误解也是在这种鼓吹导致的。
碳中和本身确实是个风口,但是以现在的情况看,掺杂了太多鼓吹的成分,混淆视听者实在可恶。

02
碳中和与环保4大细分领域的关系
没有特殊关系、部分领域是利空的

有关系,但没有特殊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同碳中和之于水泥、钢铁等行业一样的关系,是利空的而不是利好的。
碳中和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能源结构问题;环保的目标绿水青山,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
二者唯一关联的地方是,愿景都是构建美好的地球家园,另外就是在落实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都有管理职能,碳中和的一些标准和政策由生态环境部制订。这是人们产生误解的原因所在,因此误以为二者是一码事。
事实上,在产业层面、在做事的层面、在技术层面,碳中和和环保完全是两个体系。
如果硬要把环保的内涵扩大而把碳中和包含进来说成是一码事也可以,但没有实质意义。
不妨来看看碳中和与环保各细分领域的关系:
1、环境技术服务
环境技术被视为是碳中和的利好领域,但这也是外行的臆断,如前所述,在产业层面、在做事的层面、在技术层面,碳中和和环保完全是两个体系。

诚然,环境技术服务企业可以提供智库、核算服务等,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从产生、处理到排放的过程,是较为简单的物理化学过程,与VOCs、PM2.5等拥有复杂大气化学过程的污染物的治理大相径庭;而后者的核算、扩散、演化过程因其地区间差异大、专业程度较高,所以才需要大量的、门槛较高的环境技术服务。

也就是说,双碳实施带来的技术服务需求简单且量小,要么污染企业自己就可以完成,要么是一些低端的服务商雇几个学生就可以干了,根本谈不少是多大的利好。

例如,生态环境部在环评领域要求增加双碳方面的要求,这对于有经验的环评人员而言,会略微增加一些工作量,但不会是颠覆性的;因为相比于正常的环评中动辄几十个复杂的有机无机污染因子,仅增加二氧化碳等几个简单的因子,技术难度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几乎可以忽略,远远谈不上是风口。
2、水处理
参考了一些权威人士的观点意见,碳中和对水处理行业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资源循环(污泥有机物能量利用)、光伏发电、水源热泵能量回收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都是低碳、能源自给、可持续等老调子了,且都是能源和资源范畴内的事。

这其中的逻辑等同于:传统汽车厂商做新能源车,本质上依赖的是电池产业的进步,和汽车产业本身关系不大,所以才出现了各种PPT新能源车厂,汽车产业能否在这种变革中获利更是难说。

3、固废
碳中和对固废行业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促进焚烧炉技术的改进,推动垃圾分类回收的落实,但这不是风口是压力,在过去已经推进到了十分艰难的地步。
4、大气
大气治理是和减碳可以关联起来的环保细分领域,但绝不是传统的脱硫脱硝除尘产业,因为技术原理和产业逻辑完全不同。
有一种提法是将有机废气(VOCs)和温室气体进行协同处理,有技术积累的企业或可在这一方向寻得机会,特别是在甲烷、氟氯烃等有机温室气体治理的领域。
这是正儿八经「可能」会受到利好的环保细分领域。
综上可见,碳中和对环保产业而言并无特殊意义,甚至对有些领域是利空的。
所以,资本市场上一味地以碳中和鼓吹对环保产业利好毫无道理。
再次引用一位院士的话,“碳中和是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但不是全部,不可盲目跟风。”
“面向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是环保产业发展的根本导向,环保产业必须紧跟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

03
肆意鼓吹现象背后的本质
吞食政策红利的迫切欲望
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

其实上述问题是不辩自明的,环保行业自身再清楚不过了,那为什么夸大宣传还能大行其道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山少爷把关于碳中和形形色色的文章翻了个遍,官方的、民间的,大咖的、小号的,券商的、科研机构的……
海量的文字看过后,只有两个结论:
一、千篇一律,文章颠来倒去讲得都是一样的内容;
二、新瓶装旧酒,大多数支撑碳中和的所谓技术创新都是早前就一直在讲的东西,只不过是用碳中和这跟绳子串起来了。
这些文章中,除了少数的理性和思考,大多是东拉西扯、拼凑成文,要么鼓吹、要么跟风,动机大多不纯。
不过有一个最大的收获,也就是我要寻找的答案——发现了人们急于吞食政策红利的迫切欲望,甚至透过那些虚假的文字可以嗅到些许疯狂和危险的味道,这是需要十足警惕的。

哪些叫嚣着将在该领域投资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机构,好像信心满满,但看不到他们长期不退出、不割韭菜的承诺,更看不到支持双碳事业的诚意。

套用一句台词,他们嘴上都是主义(支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心里都是生意(把韭菜忽悠进来再收割套利),其心可诛!

另外,营商环境中向来有吃政策红利的惯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惯例越来越使各行各业滋生出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
这种心态一是于行业无益,二是容易被人利用。持着这种心态行事,在行业中是炮灰,在股市上是韭菜。
而眼下已经有人在碳中和这事上开始动歪脑筋了,亲眼目睹过有企业老板,连碳中和基本概念还没搞懂就开始大肆鼓吹了。
这种鼓吹能吹出什么呢?除了一地鸡毛。

04
总  结

重大机会出现的时候,也是骗局泛滥的时候。
在碳中和的风口之下,最终什么样的技术和企业才能享受红利尚待探索,不过大方向一定是围绕能源领域展开的。
所以,碳中和形势下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反应已经过热,一些言之凿凿的论断是不可信的。
碳中和是一项新的规划,内容上并不是个新鲜事儿。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这些支持碳中和达成的重要路径一直都在做。
不过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确实给这些领域指明了方向,也确实是这些领域的巨大风口。

总之,懂和不懂的人都要理性看待,尤其环保产业要搞清楚自己是干嘛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注:本文源自对南大环规院陆朝阳博士的访谈,陆博士对本文部分观点和论证有很大贡献,感谢陆博士对选题和创作的大力支持。




PS. 青山产业评论是青山研究院的新媒体内容输出平台,聚焦大环保产业,重点研究环境治理、碳中和以及和绿色科技相关的行业和公司。

如果你打算在环保行业长期发展或者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过去和未来,那我们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给你提供这些价值的智库型媒体。

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加我微信theboss0618,记得备注公司和职务。



推荐阅读

■ 未来5年,颠覆中国环保行业格局的3大变化
■ 环保行业进入战国时代,拼团队的时候到了
■ 900天993亿,三峡的长江战略
■ 警惕环保行业的过度国企化
更多文章:

川系环保龙头爆雷出局反思

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深度解读

环保行业深陷地域限制

环保产业由骡队向马群的进化

环保民企的困境与出路
2021年度现象之国央企改名大潮
环保民企的“交班”困境
京源环保困局背后的3个深层原因
REITs,环保行业的存量战略与良币时代


↓我们坚持研究驱动,专注剖析产业内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